一、误工费
按照《条例》的规定,有固定收入的,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,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,按照三倍计算;无固定收入的,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。
按照《医疗事故条例》的规定,在计算误工收入上对“高收入阶层”进行了限制,规定了最高上限的标准,同时对于没有收入、低收入的人群也给予了“照顾”。
按照相关的规定,误工费根据患者的个人收入状况相关的,然后根据误工的时间进行计算的。在医疗诉讼实践中经常看到,有些患者每月的收入很高。但是,法律在设定数额的时候,往往是“向下照顾的”,对高收入阶层实行“限制”的措施,防止赔偿数额过高。但是,对于收入比较低的患者,尤其是没有“固定工资收入”的,则按照社会平均的收入水平计算误工费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看,我国的法律还是倾向于保护“弱者、穷人”的。
如果患者及其是按照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计算的,不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;如果在计算的赔偿数额上是使用的个人工资收入水平的,则应当向法庭提交你个人收入水平的证明,通常是单位给出具的工资收入的证明、工资单、完税证明等等。
二、交通费
按照《医疗事故条例》的规定,患者有交通费用的,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,凭据支付。其中,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、误工费、住宿费,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,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。
同时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》也规定,由于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,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、误工费、住宿费,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,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。
这也是我国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》中,比较人性化的规定之一,也是本条例为数不多的“亮点”之一。在法律法规的设计上,充分考虑到了现实情况的需要,适当的照顾了患者、家属、遗属的情况。是值得肯定和保留的部分。